主页 » 胡同,远方 » 我在小洲村

我在小洲村

2012-12-23添加留言

小洲村——
小洲风貌位于广州万亩果园中心地带的海珠区小洲村,这里至今仍保留着岭南水乡最后的小桥流水人家,走进小洲村,就好像走进了一座民俗博物馆。
民居沿河而建,居民枕河而居,随处可见的百年古榕浓荫蔽日,五六百年高龄的蚝壳屋见证着岭南的曾经沧海,阡陌交错间随便跨过的一口古井都有几百年的沉淀。
公园旁边有座已经荒废了的祠堂,祠堂的广场全部用条形青石板铺就,一踏上麻石时,脚步声由地面往下传送,回音沉闷悠长,让人从心里油然生出虔诚来;祠堂里高高的柱梁,给人造成无形的心理暗示,不能不以一种朝圣的心情面对里面的事物;祠堂的石板缝里长满杂草,里面没有任何摆设,正堂牌匾上的雕花素雅自然,墙壁间仿佛写满了光阴的故事;祠堂高翘的屋檐,依稀可见当年雄伟俊俏的风采。这一切都引发着我们对先民们生活的想象,他们在重大的节日里聚集在祠堂中,或祭祀神明祖先,或商议村中事务。
村里最奇特的建筑是蚝壳屋,建筑材料主要是蚝壳,是从沙堤里就地取材的,以两两并排的组合方式,再拌上黄泥砌成,是岭南曾经“沧海桑田”的见证物。蚝壳屋至少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,证明小洲村所处的地方以前是一片汪洋。原来这里的蚝壳屋是有一百多间的。经长年累月的风雨侵蚀,蚝壳已全部外露,坑坑洼洼的,但是整座房屋给人特别的震撼感觉,能从中领悟到古村民的智慧。那时他们住在这样的房屋里,过着冬暖夏凉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或渔民生活。
小洲村河道环绕,巷巷相连,古木郁郁葱葱,河中停泊着小木船,河水经年累月拍打着古码头。只是在这代表岭南水乡特色的小桥流水、青砖青瓦的淡雅画卷里,却跳跃着众多新式艳丽的现代楼房。

历史沿革
小洲位于广州市海珠区东南端,南临珠江南河道,隔江与番禺相望,东临牌坊河,峙对官洲岛和仑头,西北与土华村相接。小洲是珠江几千年来冲积形成的,面积达6013.8亩,境内河涌长达10公里。村民世代以种果为生,果树成片,瀛洲生态公园与附近的果林共约2万亩,素有广州“南肺”之称。
小洲村始建于元末明初,是目前为止广州城区内发现的最具岭南水乡特色的古村寨“小洲”,已被列为广州市首批14个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。并被评为广东省生态示范村。
如今的小洲村,还没有完全被现代化的洪流所淹没,传统的东西仍然得到传承。走在村落里,河涌蜿蜒交错、造型各异的小桥枕溪流之上,庄重的祠堂规整有序,古老的宫庙朴实淡雅,传统的民居参差错落,在绿树婆娑的掩映下,象一幅画有小溪、绿树、灰垣、素瓦等具有岭南水乡特点的水墨画。先辈们为小洲创造了适合人类居住、生活、劳作的理想家园,昔日的瀛洲八景中的“西溪垂钓”、“古渡归帆”和“翰桥夜月”的景色都是与村中的传统建筑有着直接的关系。

未来发展规划
2009年8月12日,《小洲村历史文化保护规划》在广州市规委会会议上获全票通过,这个被誉为“岭南水乡,瀛洲古寨”的村落有望得到更好的保护!根据规划,“街—河—街”、“街—河—屋”、“屋—河—屋”三种小洲村的临水空间特色街道将被重点保护,而简氏大宗祠、天后宫和玉虚宫三处建筑也将作重点的测绘及保护复原设计。
重点保护临水特色街道
按划定的历史文化保护区面积为5.1公顷,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面积为9.2公顷,环境协调区面积为15.9公顷。而建筑高度的控制是该规划保护历史文化区域的重要措施之一。根据规划,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建筑层数不得高于两层,总建筑高度不得高于7米;历史文化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的建筑层数不得高于3层,总建筑高度不得高于9米;环境协调区则根据具体情况建筑物的建筑高度维持在9—18米之间。
根据规划,重点保护的小洲村街巷为“街—河—街”、“街—河—屋”、“屋—河—屋”三种临水空间特色的街道,其中包括拱北大街、登瀛大街、登瀛外街、细桥大街、新路大街等。
针对小洲村自身丰富的水网格局,规划也着重提出了要保护西江涌水系及沿岸的原生水网形态,保护河涌与两岸的自然生态格局,以此形成围合的环状、通畅水网,保持保护区内河涌的水位。
重修天后宫和玉虚宫等古建筑
在历史文物和建筑的保护方面,规划选取简氏大宗祠、天后宫和玉虚宫三处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建筑进行原状修复。规划对文物保护单位和保护建筑采用修缮的方式,而对历史建筑则采用维修、改善,保持原真性,力求保存和恢复其原有形制、结构特点、构造材料特色和制作工艺水平。并要求充分利用旧材料,做到不改变文物原状。
对于一般建(构)筑物的保护与整治,规划则提出了三种方式:保留、整修和拆除,这使得保护区内的部分民宅和危旧建筑都面临拆迁。据了解,规划实施后小洲村将有468户搬迁户。按照小洲村目前户均居住面积为210平方米估算,以搬迁人口1500人计算,需要新建安置住宅面积为约10万平方米。按照规划,将在现小洲村旧村的南部和北部整理出3处居住用地,用作村民安置。
增设停车场引进电瓶车
发展小洲村的旅游业也是规划的重点之一。为了应对持续增长的旅客人数,规划提出恢复古码头,增设停车场及码头,引进游船、电瓶车等环保交通工具。根据道路交通的相关规划,小洲村将取消横穿历史文化保护区的“十字形”15米规划路,在保护区外围新规划一条宽15米的东西向道路疏解交通,满足消防要求。另外,还将向北调整东华大道村北路段的线形以保护古码头对面的果林,保护历史文化保护区外围环境;村西沿河涌和果树保护区边线规划20米路,将作为村镇建设区域果树保护区的界线。

去:(路痴~~~的飘过哦)
从东升厂站乘坐84路 (坐7站)、30路 (坐8站)、84路A (坐8站)、535路 (坐8站)到军体院站2转乘252路 (坐23站)到小洲村站下。往后走约220米到小洲村(小瀛洲)
从东升厂站乘坐B12路 (坐3站)、30路 (坐3站)、39路 (坐3站)到天河客运站1下,往前走到地铁天河客运站B出入口转乘地铁三号线(天河客运站-番禺广场) (坐6站)到地铁珠江新城站转乘地铁五号线 (坐5站)到地铁车陂南站C出入口下,走到车陂南站(黄埔大道)转乘764路 (坐13站)到小洲村口站下。走约560米到小洲村(小瀛洲)

回:(要懂得去也要懂得回来呦~~~~,不然妈妈会想你的)
从小洲村(小瀛洲)过马路往右走约190米到小洲村站乘坐252路 (坐28站)到上元岗站1转乘B12路 (坐1站)到东升厂站下

日期:2012年12月23日
天气:晴
目的地:广州市海珠区小洲村
人数:独行
设备:人、Cannon、+背包、热水壶
出行目的:在广州还有很多地儿没去过呢,趁年轻,能走则走。偶尔告别下喧嚣的城市,到乡村呼吸新鲜空气,踏踏青,采采风。日子就这样而过。想法很简单,想走,然后就走~~~~
今早,习惯真可怕,八点左右脑袋自然清醒,为抗拒习惯努力赖床至中午十一点成功。刷刷牙洗洗脸,还喷了喷乐碧,神清气爽(效果果然不错)。拎起相机选择以最便宜的公交来到小洲村。
坐车到军体院转252到小洲村,车程耗时约一个半钟头。

小洲村初印象——曾经“沧海桑田”的见证物
不知树下的舟是否还听使唤,呵呵,依稀可见船上还可以种菜呢。 休闲驿站—发呆炖音乐 友情炒桌游 吃货蒸甜品 偷闲煮果汁
遇见——记得上次在大学城南亭 遇见 是餐厅,改卖衣服了?

简氏祠堂 墙

晒上小洲人民礼堂照一张,以示我到过此地方
如果钻进里面,你会发现艺术的另类,反正,我是无法接受自己所看到的,装萌的我灰溜溜的跑掉了,里面的东西费解费解啊,难懂难懂啊~~庆幸自己是普通人 

(左)自认为拍得叫好的照片
(右)对不住广大男同胞的眼球,只盗拍了一张美女照
感慨,不要问我是不是有病,我确实是一个人去的小洲村。我,走在路上,过客匆匆,属于我的那个你,在何方?2B一下下。。。。。 

蚝壳屋——低碳环保,资源合理利用
要不就回到远古时代吧,科技发展造福人类,几千年形成的艺术文化需要传承,值得反思

三夏光年
在里面呆了好久,却始终也没去翻阅墙上的片儿,苦思了好久,也没往柜子里投下一片儿。三夏光年,我来过,但却缺少一人~~~~~

明代古井
一婆婆刚从里面提完水,溅出地面的水还带有点儿温度,暖暖的,暖暖的~~~水暖手儿冻,恍然想起已是冬天,世界末日悄然而过,太阳一样升起,复活,摒弃过去,放空未来。。。。。

 

 

相关文章